1993年,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(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,简称NCSA),开发了一个浏览器,命名为Mosaic(马赛克)。Mosaic可以同时展示文字和图片,从此浏览器变得非常有趣,因而在当时人气爆发,大受欢迎。可以说,Mosaic的出现点燃了日后蔚为壮观的因特网热潮。
盛世之下往往隐藏着危机,这种危机通常源于内部的涣散。在1994年,Mosaic开发团队的中心人物马克·安德森单飞出来,在美国加州设立了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(马赛克通信公司)。
安德森本想借着Mosaic的名气开发一款商业化的浏览器大赚一笔,但是NCSA获知了他的企图之后,警告他“Mosaic的商标版权掌握在伊利诺大学,任何人别想蹭Mosaic的名气”。
一旦出现挣钱的机会,往往人人都能看到,安德森看到了商机,同样伊利诺伊大学的高层也发现了。背地里,伊利诺伊大学早已将Mosaic相关的技术转让给Spyglass Entertainment(望远镜娱乐公司)。
聪明一世糊涂一时,腹背受敌的安德森气得咬牙切齿,但也万般无奈,迫于压力之下,为了避免和NCSA的商标拥有权问题,决定更名为网景通信公司(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)。
其后,网景公司开发的浏览器1.0正式版发布,命名为网景导航者(Netscape Navigator)。 网景导航者是以共享软件的方式贩卖,因为功能更新得很快,所以当时占有率一飞冲天,那是相当的高啊。经历后续版本的用户积累,网景成为浏览器市场的霸主。
异军突起的网景浏览器引起了微软注意,后者担心网景可能威胁到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市场,于是在1995年向望远镜娱乐公司(Spyglass Entertainment)买下Mosaic的授权,以此为基础开发了Internet Explorer,从而进军浏览器市场,双方激烈竞争就此展开。网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与微软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之间的竞争,历称“浏览器大战”。
众所周知,由于微软的流氓行径,网景公司节节败退,最终一败涂地。1998年1月,网景与微软IE浏览器竞争失利以后,为了挽回市场,网景公司公布旗下所有软件的后续版本皆为免费,并成立了Mozilla基金会,中文名称摩斯拉,Mozilla = Mosaic + Killer,意为Mosaic杀手。这是多大的怨恨才会如此起名啊。